鄂伦春的名胜古迹 鄂伦春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鄂伦春的名胜古迹 鄂伦春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相关内容:经过实地考察,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发现的纬度最高、相对高度最高的冰川臼齿群、最大的冰川河流、最大的花岗岩基洞穴——嘎仙洞、最长的冰悬槽和最奇特的冰石柱等第四纪冰川遗迹。它的发现证实了鄂伦春自治旗和大兴安岭

经过实地考察,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发现的纬度最高、相对高度最高的冰川臼齿群、最大的冰川河流、最大的花岗岩基洞穴——嘎仙洞、最长的冰悬槽和最奇特的冰石柱等第四纪冰川遗迹。它的发现证实了鄂伦春自治旗和大兴安岭地区在两亿至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经历了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大兴安岭东北部地区是否经历了第四纪冰川运动的争论。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嫩江西岸,面积5988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7.2%。境内有200多条河流和大量的水冰湿地,也是嫩江的主要水源。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4月7日。这是中国第一面少数民族自治旗。这里也是拓跋鲜卑人的出生地,北魏在中国历史上统一了长江以北的中国。祠堂里的嘎仙洞位于阿里河以西9公里处,也就是旗政府所在地。洞壁上刻有北魏吴泰皇帝塔巴岛公元443年的碑文,他派大臣祭拜祖先。

石头搜寻者发现了冰痣

现年54岁的何振华是一个石头爱好者,住在鄂伦春旗阿利河镇西山脚下。在阿里河镇以南15公里的昆仑山上,一座62米高的石峰拔地而起,当地人称之为“巨石”。因为这座山与地球表面成80度角,很少有人爬上去。1977年,何振华曾经爬上去,惊奇地发现上面有许多砚状的坑。几年前,他又爬上了石峰,但他从来不明白为什么石头上有这么多的石坑。

2005年的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发现”,介绍了中国的“砂浆之父”韩同林教授,以及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发现的冰臼齿。这些鬼臼的特点是嘴小,腹部大,底部平坦。第四纪冰川理论是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而韩同林教授的砂浆理论补充了第四纪冰川理论的内涵。

经过多年的科学调查和物理实验,砂浆遗迹的理论已经被地质学家完全接受,韩同林被称为“砂浆之父”。韩同林教授说,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关于灰浆形成的物理实验。被高压水冲击的石头不能形成平底。只有通过与冰的碰撞才能形成“砂浆坑”效应。振华何终于从电视节目中找到了当地昆仑山“巨石”上形成石坑的答案。这一发现似乎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宝石。

鄂伦春旗冰川遗迹漂浮

振华:找到冰川遗迹,何激动不已。然而,村民们半信半疑。2007年6月,鄂伦春自治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干部崔会见了何振华。聊天后,我得知昆仑山顶上有一个迫击炮,引起了很大的兴趣。他觉得这种景观和他在嘎仙洞顶部看到的奇石很相似。于是几个人决定爬上昆仑山进行调查。

2007年6月,崔向旗工委书记侯延增汇报了他拍摄的照片和《鄂伦春族自治旗发现疑似臼齿》手稿。侯延增看到后喜出望外,他说:“我从没听人说过这是一件大事。一旦得到证实,它将震惊世界。”

7月,侯延增和几名工作人员爬上了陡峭的昆仑山,检查并测量了臼齿群,当场发现近1000颗臼齿,非常令人兴奋。随后,他请崔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系,并邀请教授尽快参观该遗址。崔很快联系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并将照片和石头标本交给了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和韩同林教授非常兴奋,认为这就像一个迫击炮。

8月,来自韩同林和尚晨的专家抵达鄂伦春自治旗,开始对阿里河镇、托扎敏镇和诺敏河镇的五处冰川遗迹进行调查。他们穿越了1000多公里的山脉和河流,发现了大量具有典型特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大兴安岭经历了第四纪冰川

71岁的教授和69岁的陈总工程师分别来到阿里河镇、托扎敏镇和镇。通过实地调查,确认鄂伦春自治旗有大量冰川遗迹。

韩同林很兴奋地说:“这是我国‘冰蚀昆仑石’的最高纬度、最高相对高度、雄伟险峻的地形,而且在石顶上分布着大量‘冰臼齿’;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花岗岩洞穴——嘎仙洞。在洞穴两侧的悬崖上有几个我们见过的最长的“冰悬槽”。山顶上有冰川和冰蚀湖泊侵蚀的痕迹。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冰石河”。周围的景观生态是中国最好的,覆盖着原始森林,或者说是阿里河的源头。这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冰蚀柱”。它坐落在诺敏河的U形山谷的底部。冰蚀的上部是水蚀,而下部是水蚀。这情景既奇怪又壮观。”

据韩同林教授介绍,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以南15公里处的昆仑山上的“冰蚀昆仑石”是由古冰川对基岩的强烈侵蚀、刨削和磨蚀而形成的。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海拔687.3米,长约150米,宽约5-10米,南侧高52.7米,陡度约80度。北面有62.7米高,山是垂直的。这块石头是花岗岩。“冰蚀昆仑石”顶面分布着大量鬼臼。这个数字接近1000,小直径为5厘米,大直径为7米。大多数是圆形的,少数是不规则的。原因是古代冰川融水已经沿着冰川裂缝从上到下侵蚀了下面的基岩,就像水从岩石中滴落一样。

来自韩同林和尚晨的地质专家表示,鄂伦春自治旗还发现了以下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川侵蚀山丘。鄂伦春自治旗不同大小的丘陵山区属于冰蚀丘陵。它的特点是顶面柔和光滑,侧面略陡。它是由被大冰块覆盖的山上冰川的刮擦和磨损造成的。

冰蚀湿地。一些较大的湿地和山谷中有更多小湖的地区都是冰蚀湿地。它是由古代冰川的挖掘和侵蚀形成的。冰川消退后,积聚的水变成了湖泊,其中许多已经演变成湿地。

u形山谷。鄂伦春自治旗的大小山谷与申智峡谷相似。谷底又宽又平,两边的山都很陡。所有这些都是具有U形轮廓的U形山谷。u形山谷是由古冰川沿着河谷流动,不断侵蚀下面的基岩而形成的。

冰湖。大大小小的湖泊,如这面旗帜上的达尔宾湖,都属于冰川湖,是由古代冰川对下面基岩的强烈挖掘和侵蚀而形成的。

冰蚀柱。冰蚀柱位于旗的诺敏河。当地称为“烟囱岩”,高约15米,宽约5米,长约10米,是中国最奇特的冰蚀柱。

冰石河。石冰河位于大兴安岭主峰海拔1083米的伊莱赫里山上,距阿里河镇105公里。它的石头是火山岩,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它是由冰川巨砾和冻融碎屑在河谷内线性移动和堆积而成,其特征是“河谷”高于两岸“河岸”。

冰砾石。它是由大型冰原冰川输送和堆积的砾石。砾石本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这是冰川作用的证据。例如,砾石就像一盏灯,被称为“灯石”。砾石呈马鞍状,被称为“马鞍石”。在鄂伦春族的山区和山谷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

条纹石。目前,在诺敏河畔的鄂伦春自治旗只发现了一块。岩石是玄武岩,在光滑抛光的表面上可以看到不同方向的划痕。在鄂伦春自治旗发现的大量冰川遗迹,以及从邻近地区收集到的资料,可以证实大兴安岭鄂伦春族地区在200-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确实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冰川规模属于统一的大冰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首先,鄂伦春自治旗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引发了半个世纪的争论,大兴安岭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问题,从现在开始可以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同时,也充分证实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理论的正确性。第二,鄂伦春自治旗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也为分析现代气候和环境的演变趋势和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鄂伦春的名胜古迹鄂伦春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